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刊园地 >> 读书乐园
读书乐园

【冲突管理】教内冲突管理初探(五)第四章:教会冲突哪儿来?(上)

作者:单渭祥 来源:天风 更新时间:2024-08-12 点击数:0

“冲突是两方(或多方)进取地尝试占据同一空间和时间……各方在重要决定上各自尝试援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

——Shawchunk《如何管理教会冲突》第35页


笔者家里进行过简单装修,但没过多久,大概因为粉饰的石灰块没有在水里化透,藏于墙体表面内的石灰颗粒渐渐开始膨胀,以至于在光滑的白墙面上耸起了一个个“小脓包”。


教会发生冲突也一样,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冲突发生后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表面形态。其实冲突的真正原因往往潜在下面,冲突发生的机理更是不易被人发现。假如只通过处理表面来“粉饰太平”,无法解开问题真正的症结,就算勉强平静一阵子,冲突也总会再次爆发。


那么,冲突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教会冲突是从哪儿来的呢?根据笔者的侍奉经验和学习体会,教会冲突的缘由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之冲突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出身、经历和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差别,相处时总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地方。比如,朋友聚餐时,有人喜欢吃甜,有人偏爱吃辣,这种饮食习惯的差异一般不会引起人际冲突。但是,在人际交往中,个人的某些行为方式则可能引起他人的不快,甚至给他人造成伤害。有人喜欢把教会比作救恩的“方舟”,但要知道进入方舟的是各样“活物”,有着不同的“脾气”。有些人像狮子一般喜欢操控,爱发表主导性言论;有些人则如龟一般慢条斯理、行动迟缓,总是慢三拍;也有人可能像驴一般固执己见,不会转弯;更有人如孔雀一样,拐弯抹角地总爱展示自己的“美丽”……总之,反应各有快慢,表现各有差异,志趣各有不同,个性各有特点。因为种种不太容易分析的原因,人们在面对相同问题时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就可能会很不一样。所谓“树有百种,人有千面”,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差很远,冲动型与镇定型很不一样,急性子与慢性子常会产生矛盾,多言者与沉默者可能互不欣赏。


教会是由“蒙恩的罪人”所组成的团体,每个人带着“天然生命”中不同的个性和气质。有的人性格外向,活泼大方,有的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有的人宽容大度,有的人傲气自负;有的人天生乐观豪迈,有的人则处事谨小慎微。对同一个方案,有人觉得大有可为,有人却觉得根本没有机会。肢体之间性格差异较大的情况,既可能成为互相欣赏、取长补短的机会,也可能成为互不理解、一触即发的冲突源。比如一个喜欢创新冒险的年轻人与一个行事谨慎的中年人在一块儿共事时,完全可能会对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产生争执。又比如虽然有人也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毕竟男女大不同,男女同工在理性与感性的运用比例上、在展望与回顾的偏好倾向上、在原则与同情的价值选择上往往很不一样,以致产生种种矛盾与冲突。


你看耶稣的门徒,不也个个有血有肉、个性明显?例如爱表现、说话多、有点冲动的彼得,沉默寡言的雅各,性格火爆的“雷子”约翰,比较多疑的多马……耶稣有意拣选这各有个性的十二个人,他们之间因为“脾气”不同也常有冲突,但他们在基督的救赎与圣化中生命被更新,成为了一个能影响世界历史的团队。


2.观念之差异


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一种高度抽象,是相对稳定的,一旦在人们头脑中形成就不易改变。由于人们的成长经历不同,因此形成的观念也各异。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要就是观念的冲突。这里的观念大多指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宗教观等。譬如一个愿意努力谦卑服侍人的人生与整天想着做人上人的人生是没法有共同语言的;又如以参差多态和谐为美的观念与强调以整齐划一为美的想法也是难以相融的。


教会中教牧和信徒的年龄、职业、处境、学历等各不相同,就会因代沟、见识、思维、习惯、文化、背景差异及信仰程度的不同而形成各类既定观念,矛盾的形成往往是不同观念之间的冲撞,这是导致教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例如,一群人的思想、行为与重视的那一套假定、常规和信念构成文化。一个人蒙恩进入教会,实际上是要接触一种新的文化并与之融合,且其接受程度必然有深有浅。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在同一生命层次上的交流互动以及对同一信仰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领受,导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不和谐的摩擦。


又如近几十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人口迁徙流动,有大量信徒从农村涌进城市、从这地搬到那地。一些人不由自主地会拿原生教会的经验、文化与新的教会比较、对照,于是产生种种张力与冲突。也许以前的牧者擅长讲道与领导,现在的牧者则更会关怀与探望;以前的教会氛围宽容、一人一票民主得很,现在的教会强调谨慎保守、集中统一……这样对一个新人来说会很不习惯,需要磨合一段时间。


3.目标之不一


目标是教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神所带领的教会发展目标被称为“异象”,它反映了教会应当达到的理想状态。“没有异象,民就放肆。”没有目标,人们就一定会像散兵游勇,所以一个能够健康成长的教会一定是一个“奔跑有定向”的教会。


教会总目标容易取得一致。比如“同心合意、兴旺福音”“办好教会、见证基督”“健康美丽、神人共悦”等,这类口号式的异象(大目标)基本上不会有人产生异议。问题是当教会为达成大目标,往往会将其切分成不同阶段、不同分类的小目标,而在教会内各部门或每个教牧人员去实现这些小目标的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着力点及着眼点,谁先谁后、孰重孰轻?假如此时各部门、各团队各持己见、南辕北辙,那么势必形成内耗。


举一个例子,不久前,某地教会教牧与长执(堂委)就是否要开展社会服务问题在会上引起了争论。多数教牧的意见是:社会服务也是见证人子基督的重要内容,是信徒爱人如己的重要窗口。但不少长执则认为,传福音才是教会唯一重要的使命,教会本来资源有限,若重视公益则精力分散,有点“不务正业”……这样,两种观点各不相让,僵持很久。后一种说法当然不够全面,但它却代表了部分农村信徒根深蒂固的观念!


还有一例,某地教会地处城郊,历史悠久,教堂业已破旧。为此,因着“先建教堂还是先建教会”的问题,信徒难以统一意见。教牧团队的意见是:我们先得复兴信徒灵命,让他们对教会有归属感、对福音有使命感,这样我们才能积蓄力量建造教堂。而长执团队的主张则是:应当先建教堂,让建堂成为教会复兴的契机,堂建好了,教会对外才有“样子”,才能更好地传福音。于是两种意见僵持不下……两种意见都不为自己,也确实各有道理,但要协调一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不同心,岂能同行”?若无合作,又怎能成就大事?


4.方案之各样


有时,教会就算阶段性目标取得一致,大家也明白首要任务是什么,但教牧、长执或信徒在达成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或路径选择上,又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领受和看见。


例如笔者曾亲眼目睹一座教堂的建造过程,因为新教堂的“朝向”问题,堂内教牧信徒发生严重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大堂正门应面对马路,出入方便。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新堂堂身应与马路平行,这样采光更好,冬暖夏凉。为此事,先是堂委会内两种意见各执一词,后来逐渐发展到信徒分为两大阵营互不妥协,从争论到争吵,从对事到对人,矛盾不断升级,冲突几乎不可收拾……


其实这件事的本质就是建堂方案不同而已,但似乎大家都将自己置于了骑虎难下的境地。经验告诉我们,教会里的争执,多数往往还真不一定就是为个人物质利益之争,但大多都是为了争“谁的意见被采纳、谁的方法被重视、谁在教会中说话能算数”,说白了就是要争“谁更有面子”!意味深长的是,往往对立的两边信徒都会各自“同心合意祷告”,像当年林肯所说:“双方都各自求上帝打败对方!”还有,都各自宣称“上帝站在我们一边”!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由于双方都以为自己所坚持的是“神的旨意”,所以谁也不愿违背“神的旨意”,因此只能与对方死嗑到底!


在教会内,凡是意见不同发生争执时,往往开始是如何把事情办好的“法子”之争,最后却很可能发展为当事人的“面子”之争。笔者发现,教内一些肢体,在经济利益上很大方、肯奉献、乐分享、会助人;但一旦他的意见和想法被否定,或遇到其他让他“失面子”的事时,他会非常在意和敏感,甚至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教内冲突究竟是为了什么?


5.价值之偏差


所谓“价值观”就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判。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在心目中的是与非、曲与直、主与次、轻与重的排列,构成了个人的价值体系、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在其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宗教信仰、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综合而成的。信徒在进入教会之前都有着各自的经历与背景,随着属灵生命的成长,其原本形形色色的价值观虽然会得到一定的改变、调整与提升,但因其灵命差异和旧生命的影响,仍然不可能让大家整齐划一。对于同一事物,人们仍然会有不同的评判。因此,由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教内极易引起相互之间主观判断的分歧和争议,从而导致冲突的出现。


比如同工共事时为了达成目标、完成任务,一定会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方法,其中会涉及一些从圣经伦理角度去观察而产生的是非判断、价值评价。一些在社会习惯中被视为寻常的做法,若仔细对照圣经原则去抽丝剥茧地分析,就会存在一些涉及基督教伦理立场的问题。笔者曾听闻某教会在办理有关建房手续的过程中,由于受委托的弟兄用了自己的人脉疏通了关系,使手续办理过程缩短,大大节约了教会等待的时间。但在一片感谢声中,有肢体却提出异议,认为这样做有违基督教伦理原则,不合“圣徒的体统”,这使得办事的弟兄觉得很委屈……


所谓价值,也是指观念、习惯、风俗、信念的总和。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基督教会也时常受到这个时代方方面面伦理问题的一些拷问,譬如关于同性、堕胎、代孕,等等。这些问题一经讨论,教会内有可能就会产生争议甚至争吵,有时双方理由均很充足,足以构成冲突!


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与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三观”。若不同心,岂能同行?“三观”不同,岂能携手合作并走得长远?


(待续)

(作者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驻会副主席)


山东省基督教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济南市槐荫区粟山路356号
邮编:250000 电话:0531-58676677 备案号:鲁ICP备160208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