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刊园地 >> 读书乐园
读书乐园

【冲突管理】教内冲突管理初探(三)第二章:冲突何尝不是福!

作者: 单渭祥 来源:天风 更新时间:2024-08-08 点击数:0

“在服侍中遇见冲突的挑战,正表明上帝要熬炼你成为合用之器!” 

—— 一位资深牧者如此说


某次笔者遇到一教会负责同工,在谈到教会冲突矛盾时,他长叹一声说:“算了,在教会还是同工少点好!”他见我很纳闷,就继续道:“单打独斗,我最多是累死!但若人多不同心,会把我活活气死。累真的累不死,气真的会气死!”听得出,这位负责同工在处理教会冲突时已伤得不轻,以至于他讲出了这番带有牢骚的偏激之言。作为多年在教会岗位上服侍的负责同工,讲这些话真不合适,观点也很不正确。不然,难道耶稣呼召十二个门徒也错了?但话又说回来,在教会中遇到冲突之难、矛盾之苦,尤其遇见同工不同心最后成了“同攻”,确实让当事人尤其是负责人心力交瘁、三餐无味。


上一章我们已经谈到教会冲突会给教会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它不仅伤害肢体感情,内耗同工力量,影响福音见证,更让当事人撕心裂肺、彻夜难眠。


那么,教内冲突都是负面的吗?


在一般观念里,人际冲突或矛盾在常讲“彼此相爱”的教会中必然是一个“劲敌”,甚至是使千里之堤溃塌的“蚁穴”,是教会合一和见证的“破口”。事实也确实如此,冲突一旦处理不当,便很容易给魔鬼留下地步,给敌人留下辱骂的把柄,也极易搅动人的肉体以致损害灵命,破坏肢体关系以致影响和谐。所以,对于冲突,一般来说负责同工们都会严防死守,谁都恨不得将冲突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露出的冲突苗头,也总是能盖则盖、能瞒则瞒、能避则避、能压则压,努力保持“一团和气”的体面、维护“彼此相爱”的印象。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和气生财”的传统心理所支撑起来的这种竭尽全力抹平冲突、想方设法捂住冲突的表面功夫,虽在短期内或许能“蒙混过关”,但从长期看多数则是“纸包不住火”的。就教会而言,管理上最大也最易误入的一个误区就是粉饰太平,如先知描述当年以色列人的光景:“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教会负责人或牧者的鸵鸟心态是一种不敢直面问题的懦弱,而非“大丈夫”式的刚强。


有人说,人际冲突是破坏性的。确实,没有冲突当然要比有冲突好得多,但这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就算是教会中已蒙耶稣基督救恩重生的人,也依然是一些想完全但仍不完全,故而仍在追求成长的人。既然人人都不完美,怎么能奢望人们在一起时能够事事完美?因此,冲突本就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常态,现实常使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人的地方总会有问题(包括教会)!”但我们有基督信仰的人,圣经真理和历代教会的灵性经验又带给我们另外一个极大的盼望,那就是:“有耶稣的地方就会有答案!”


既然上帝是历史的主宰,他允许冲突在教会里发生,凭他的智慧和能力以及人的配合,必然能借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什么是“效力”?即事物之间发生互动,转化产生好的结果。深信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的上帝,也能使人们在人生中遭遇的种种冲突,成为人们反观自己、跨越自我、突破瓶颈的机会。


根据美国行政管理学家福莱特的研究:“冲突是建立在利益不同的基础上的。建设性冲突就是指能够通过利益整合使得双方调整关系,共同获益,从而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破坏性冲突就是双方僵持不下,甚至爆发剧烈对抗,造成社会福利的总体损失。”在教会冲突方面借鉴这个理论,我们同样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当教内发生冲突时,假如冲突双方都自以为是、从不自省,各执一词、从不冷静,那么这个冲突一定会走向伤害性冲突;反之,我们若能做到凡事尊崇上帝、对事不对人,那么冲突最后一定能成为建设性冲突,让经历其中的人获得成长与看见。如诗人所感叹:“你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


因此,冲突是危机也是转机。


1.冲突是弥补缺陷的契机


平静的海洋表面下很可能隐藏着汹涌的急流,看起来客客气气的人际关系并不意味着其下没有暗流汹涌。有时候,一场火山爆发才能让人知道平静的山下有热浆澎湃;一次人际冲突的发生也正好能暴露一个团体中所存在却不曾引起注意的问题。


最明显的例子是《使徒行传》6章中,发生在初期耶路撒冷教会的一次纷争,起因正是使徒在管理上的缺陷。首先是分工不明确,也许他们都心里火热,“人人都有事做”,但未必“事事都有人做”,以致在饮食供应的问题上“忽略”了一部分人,而这部分人正是“说希腊话的……寡妇”。可以想象,外来到一个新地方的人,会对当地人的脸色特别在意,非常敏感于自己是否被人欢迎、被人重视,更因为这些人都是寡妇,是当时的弱势群体,本来就敏感,此时就更加敏感。这样,矛盾和冲突就在所难免了!也正是这次冲突的爆发,让使徒看到了问题所在:在事务性安排上“考虑不周全、分工不明确”。于是他们改进方法,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目标一致。“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所以,矛盾或冲突每每暴露出一个团体业已存在的一些管理漏洞。相安无事、貌似平静的模式并不一定表明团体中没有问题存在。有时,教会内部的小摩擦、小冲突正是使问题暴露出来的好机会。


总之,没有摩擦就没有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不揭锅就难以暴露问题,不公开讨论就不能集思广益。所以,一个团体中,冲突可能不请自来,它既是一种绝不可以藐视和轻忽的危机,也是一种警示存在管理缺陷从而可以亡羊补牢的契机!


2.冲突是省察自己的机会


一场冲突犹如摇撼一桶平静之水,沉于桶底的脏物立即会浮上来。平时看上去很清澈的一桶水,在“动荡”中显露出了真相。冲突不仅能暴露出管理上的缺陷,同样也能暴露出人性中的缺陷,即私欲的败坏。


教会的冲突为何会产生?我们也许可以找到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最大、最深层的冲突源是:“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这节经文有不同的翻译:“你们当中的冲突争吵是哪里来的呢?是从你们当中争战着的欲望来的!”(现代中文译本)“你们彼此冲突,互相斗殴的起因是什么呢?还不是你们自私的欲望所燃起的战火!”(当代译本)


这里很生动而清晰地讲明了纷争的底层原因是人们的私欲。俗话说:“萝卜好不好,敲一下知道。”基督徒属灵生命状态如何,有时也需要在“碰撞”中才能知道其“里面人”的光景。在貌似风平浪静的关系里,人们不太会注意到自己旧生命中还有冰封日久的妒嫉、骄傲、贪心、虚荣等恶念涌起。只有在翻江倒海之后的片刻宁静中,人才容易在孤独中面对自己的内心。不少属灵追求者正是在一些人际冲突发生之后,才吃惊地发现最真实的自我和丑陋的自己,于是在对自己的惊愕中回到上帝面前忏悔,痛哭流涕!


正如在伊甸园中,人类遇见冲突时会本能地把责任推给他人。但基督救恩的伟大就在于,他要改变人们自私、自保、自以为是的旧生命逻辑和老习惯思维模式,让人在冲突中面向自己、省察自己、光照自己,如大卫一样自省:“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这也是我们身处令人焦虑的冲突中,还能让个人蒙福的正确选择,也是人得以改变冲突模式的关键一步!


3.冲突是生命操练的推力


如诗所唱:“假如有人给我患难,便是驱我到主前!”他人带来的压力往往也能转化为我们寻求上帝帮助的推力。上帝之恩总是在人的软弱中彰显,生命成长常在压力下实现。人际冲突往往考验人在艰难中的承受、节制、忍耐力。绝大多数时候,“患难生忍耐”,人是不会因为太过忍耐而后悔的,相反我们常因一时不忍而懊悔。忍耐的人是有福的,正如约伯忍耐等候,主给他的结局美好。


冲突发生之初,人们往往理想化地希望做到“对事不对人”,但每每“对事”对着对着就“对人”了,人内在的“肉体”一旦被搅动,在冲突中就难免怒火中烧,说话行事就有可能“过”!故此,我们十分需要圣灵的帮助,将“节制”的力量赐给我们。解决冲突的窍门不是立即把理“讲清楚”,而是先按下自己冲动的“暂停健”,让自己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恢复最佳状态。无论是否被误解、被冤曲,都能保持“温温和和待众人”,这就是学习忍耐的功课,也是基督徒生命成长的功课。


当冲突无可避免地临到时,我们不必一味躲闪,当然也不要针尖对麦芒,而是要理性冷静地去面对。信徒或牧者若要正面迎接冲突,首先得操练生命的力量。在冲突中,人们往往很容易落入你对我错的二无格局。随着争端的升级与扩大,深感自尊被对方践踏与无视,于是自我反思的空间越来越小。双方焦点由“事”演变为“人”,从努力想把“事”说清楚逐渐演变为把“人”说清楚,为的是自我捍卫、自保或指责他人的不是。这样,更激烈的冲突悬于一线,要解除危机困难重重。此时,我们需要从对与错的二元思维中抽身而出,回到上帝的亮光中,去寻求安慰、帮助和辨别的智慧,从“我的眼里只有他”(指冲突的对方)转变为“我们的眼目单仰望你(上帝)”。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地找到教会冲突的真正出路,这个过程就是放下自己、生命成长走向丰盛之地的过程。


4.冲突是增长智慧的契机


对许多教牧来说,分歧是件恐怖的事,似乎它就是不合一的代号。在我们的文化习惯中,“同一性”往往比“分歧性”更有价值。但是,在强调群体融合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因此抹杀分歧性所可能带出的不同亮光。有时,看见分歧能让我们走出僵化、顽固,让我们可以面对更大生机、更多可能。是的,有时不同意见可能引发争执和不快,但平心静气之后,我们也会发现对方讲的并非一无是处。所以,适度的意见冲突,往往是一个更好地进行“头脑风暴”、闪烁智慧光芒的机会,也是一个表白各自内心关怀,继而学习欣赏彼此好意的时刻。


坊间早有“不打不相识”之说;圣经《箴言》又言:“铁磨铁,磨出刃来。”冲突可以让我们认识人,学会如何和与自己不同的人相处,学会如何自信却又温和地表达不同看法,学会如何综合不同意见而成为自己的行事智慧。一位资深牧者曾说:“一间健康的教会不是一个没有冲突的教会,而是能够在冲突中经历成长的教会。”《使徒行传》15章记载了著名的“耶路撒冷会议”,其起因是守律法的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间就如何成为基督徒有了明显的分歧。但好在会议没有使这分歧成为教会分裂的种子,而是通过一次既有圣灵带领又有发表观点的自由的会议,然后将观点综合归纳,让冲突成为了当时教会继续健康发展的祝福。


冲突犹如小溪中的浪花一般,为一成不变的相处模式提供了一次相互契合、更新的机会。管理大师时常强调:“一个会议中,不同意见越多越好,因为最后的结论必然更为高明,这个公司犯错的风险更会减少!”教会也是如此。当然,对教会来说,更大的收获可能是因为冲突的缘故,人们更愿意谦卑寻求上帝的帮助,这样就可以得着属天的智慧。


5.冲突是“万事效力”的机会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对此经文,有不同翻译版本能丰富我们的理解:“我们知道,上帝与爱他的人,就是他按照自己的旨意呼召的,一同工作,使万事都有益处。”(现代中文译本)“并且我们晓得,凡爱上帝的,就是按他的旨意蒙召的人,上帝在万事上都和他们同工,来成就有益的事。”(吕振中译本)“我们也知道,上帝使万事相辅相成,是为了爱上帝之人的益处,就是那些按照他的心意蒙召之人的益处。”(中文标准译本)“我们也知道,圣灵使万事都互相效力,使爱上帝又按着他旨意被召的人得益处。”(当代译本)


这里的“益处”不仅仅只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式的平面意义上的物质得失转换,而是说在圣灵的带领下,万事都会相辅相成、发生作用,按着最终对爱上帝的人有益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上帝的旨意,体现他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主权!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在冲突中求和谐、在矛盾里谋发展的历史。上帝是一位伟大的导演,世界发展和人类成长的剧本都由他一手写成,大到国家兴替,小到家庭旺败、人生得失,上帝主宰着人类历史的走向。在整个圣经记载的历史中,也同样充满了“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的生动事例。


约瑟的兄弟们把约瑟推下深坑、卖给别人,当时他们绝不知道这位与兄弟“迥别之人”日后将成为一国之相。他们不知道,正是他们的“恨”和“嫉妒”,成全了上帝在约瑟身上的荣美计划。不仅一步步铺平了他走向宰相之位的道路,也从中磨练了约瑟的品格。诚如约瑟自己所言:“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同样,当年亚哈随鲁王怒气填胸,是因为皇后瓦实提不给自己面子,接着一场冲突在宫中风起云涌。他一气之下休了她,却正因此为以斯帖入宫做了最好的预备。最后谁都没想到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弱女子以斯帖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冲突之后,竟然成为了犹太人的民族英雄!这真如诗人向主祈祷所言:“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荣美!”(《新译本》译作“人的忿怒必使你得称赞……”)上帝是掌管历史的主,他不会因为人的变化、堕落而陷于被动,他能叫凡事互相效力,使看似“坏事”的“冲突”在他的妙手中转化为能荣神益人的“好事”。


以上我们简要述说了冲突有可能带来的益处,这当然不是我们随意制造冲突的“属灵理由”。就如偶尔感冒能增加人的免疫力,但我们不能故意使自己感冒一样。况且冲突带来的好处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需要我们心怀谦卑并始终存有仰望上主的信心。事实证明,冲突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确面对冲突。既然即使在教会,冲突也如一位不速之客不请自来,那么我们就得靠主学会如何处理冲突。我们要像基督一样,不刻意逃避冲突,但当冲突来临时,我们要有信心乘风破浪,借此省察并提升自己,不但能选择做正确的事,并且把事做正确!


“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


(待续)

(作者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驻会副主席)


山东省基督教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济南市槐荫区粟山路356号
邮编:250000 电话:0531-58676677 备案号:鲁ICP备160208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