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由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主办的“齐鲁神学体系建设暨茶文化建设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华东神学院、浙江神学院、山东神学院、山东基督教“两会”的教牧同工,热议在基督教礼仪文化中开展茶文化建设,推动基督教中国化。
“基督教中国化是当代中国教会革新发展最重要的努力方向,中国化应该在政治、社会、文化这3个层面全面展开,而其行稳走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基督教在文化上真正实现中国化。”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卓新平说,茶文化正是在文化层面上探讨基督教中国化拓展的创新之举。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积极融通,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种有益探索。
去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时指出,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卓新平说,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这一角度来推动基督教的中国化,匠心独到、大有可为。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张志刚说,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精神的结晶,其汲取儒、释、道之精华,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圆通中道之境界。历史上,诸种外来宗教在中国化过程中,中国茶文化潜移默化的功力不可小觑。比如佛教的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它的一大文化特色,就是主张以茶参禅,将禅思融入茶事。再比如,我国各地穆斯林的饮茶习俗多姿多彩,西北地区的穆斯林习惯喝盖碗茶就是一例。喝茶习俗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伊斯兰教逐渐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浸润中国基督教神学,促使基督教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交融,能形成具有中国基督教神学特色的茶道精神与茶道美学。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与道教分别与茶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以茶为媒介的理论和修行方式,倡导品茗清修,禅茶一味,各有千秋。基督宗教来华千年有余,许多中国基督徒也喝茶、爱茶。因此,建构基于中国茶文化的基督教神学所作的探索,值得嘉许。把中国的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结合起来,是践行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方面,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生长点。
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游斌认为,自先秦以来,儒道两家在心性论上的相融互补,可称为中国学问与实践的一条主线。佛教进入中国,随着以“明心见性”为核心理念的禅宗的形成,佛教建立起自己的心性学体系后,才较好地完成与中国文化的对话。基督教中国化在文化层面的发展,也应依托基督教的灵修学体系与中国心性学进行深入对话,建立中国化的基督教心性学,并由此而发展出基督教的境界论、工夫论和修养论。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国基督教心性学的实践切入点,进而使基督教灵修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
“选取恰当的桌布、茶宠、茶器、茶点,柔和的灯光,伴随着中国的丝竹音乐,参与者在主礼人带领下依礼而行,先后饮茶七碗,唱念古人所作《七碗茶诗》,诵读经文。”在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高明牧师日前出版的著作《茶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中,如此描绘茶团契的礼仪程序。
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吴巍牧师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指出,对于中国教会来说,基督教中国化的重点和难点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对于今天的中国基督教来说,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信徒,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凝聚信徒,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并用广大信徒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深讲透,加强基督教中国化思想的成果转化和运用。
吴巍牧师说,今天的中国基督教不仅应该成为中国人民愿意接受的基督教,更应该成为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适应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基督教。这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高明牧师认为,茶礼背后透露出来的尊敬与服务意愿,更容易被中国文化处境下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是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的积极探索,是努力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具体实践。
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山东省基督教协会会长董美琴介绍,近年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以茶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齐鲁神学体系建设,以“国际茶日”为契机举办座谈会,每月开展一次“清心茶会”,不定期开展茶艺培训、茶文化建设推进会,积极探索,把基督教中国化引向深入。
转载于中国民族报电子版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21-06/08/content_18642.htm